資訊中心
人工智能產業園崛起,匠心智造引領新篇
近日,北京城建北方集團中關村翠湖科技園項目受到了首都建設報、北青網、建筑新網、中國網、中國日報、鳳凰網、環球網等多家重要媒體的深度聚焦與廣泛報道。
人工智能產業園崛起匠心智造引領新篇
在距離地鐵16號線稻香湖路站約1公里處,一片充滿希望與活力的土地上,一座聚焦人工智能產業的創新園區——翠湖科技園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正蓬勃興起。
該項目總建筑面積達50萬平方米,涵蓋研發用地、多功能用地及公園綠地等區域,旨在打造一個集科研、辦公、商業服務于一體的高品質綜合性科技園區。建成后,這里將成為推動海淀區乃至北京市科技創新的強大引擎,吸引和培育一批具備國際競爭力的高科技企業,形成人工智能產業的集群效應,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新的活力。
北京城建北方集團李碩團隊承擔了其中13.13萬平方米的建設任務。在同臺競技的4家建筑企業所建設的所有標段中,李碩團隊所負責的標段率先實現了結構封頂。
制勝法寶:精細化產業園產品線建設
“率先封頂的是我們項目的1號樓,這一成果得益于項目團隊對集團產業園產品線管理模式的深入運用與實踐。”李碩表示。
北京城建北方集團曾承擔過多個產業園項目的建設任務,為此專門成立了研發團隊,不斷優化產品設計,逐步總結并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競爭優勢的產品系列。翠湖科技園項目團隊也積極參與其中,利用總部全產業鏈的優勢,通過項目策劃管理體系、設計管理體系、計劃管控體系等一系列科學措施,實現對項目全周期的統一優化和提升,確保工程能夠快速、連續、高效地推進。
精準詳細的項目策劃是項目團隊的“制勝法寶”。項目團隊注重項目策劃方案策劃及時,并確保能夠貫徹執行、精度落地,從而推動項目實現高標準建設和高品質履約。人工智能產業園的項目策劃方案不僅詳細梳理了各階段的施工流程,還展示了重點工序,并對每一道工序所需的工種人數、工期、工程量分析以及工效數據等進行了精確記錄。例如,在地下結構部分的主要勞動力分析配備表格中,1號塔吊覆蓋區域的鋼筋工、木工、混凝土工以及鋼筋加工等工種的數量一目了然,每名工人每天的工作量測算數據也清晰明確。“建筑行業競爭激烈,對我們基層項目而言,精細化管理的關鍵就是在確定竣工日期后,如何將項目管理和成本管理細化到每個人工、每臺機械、每份材料,算得越細,越能幫助我們在市場競爭中獲得更多主動權”李碩說。
項目團隊采取了集中兵力集群式作戰的策略,這一策略背后蘊含著深刻的管理智慧。項目部負責的3個建筑結構形式和造型大體相同。在選擇施工順序時,團隊經過深思熟慮后決定:在同步完成地下結構后,集中力量完成其中一棟建筑的地上部分,并同步啟動內部機電管線和二次結構的施工。“我們提前進行一個棟號的全流程施工,讓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集中暴露出來。”項目總工程師馮利杰解釋道,“隨后,我們可以統一調整設計優化方案,從而避免同類型的問題在其他棟號再次發生。”
從當前的情況來看,這一做法確實實現了最初的設想。例如,為了提高H型鋼的加勁效果,加勁板通常位于鋼梁的側邊。常規做法是使加勁板和翼緣保持平齊,并將加勁板與腹板及上下翼緣進行焊接。然而,由于焊縫存在焊角,這樣的焊接方式勢必會造成焊縫外凸。為此,項目團隊通過與廠家協商,將該加勁肋的寬度縮小了約8毫米。在焊接過程中,該處焊縫進行了包角處理,從而保證了焊縫的連續性、減少了斷弧現象,并提高了焊縫的質量和成型外觀。
智慧建造:賦能產品提質高效
依靠北京城建北方集團BIM工作室強大的技術支持,項目團隊搭建了涵蓋建筑、結構、機電安裝及裝飾裝修等全專業的BIM模型。在策劃階段,項目團隊對場地布置方案進行了設計及優化,并制定了施工現場場地規劃、交通流線組織關系以及臨建建筑布局等最優方案。“我們利用Navisworks軟件進行全專業的碰撞檢查,預先解決了九百多處各專業間的碰撞問題。”馮利杰說。
此外,項目智慧監測系統可以實時監測工地內的各項指標,當指標超過預警線時,系統會立即發出預警,提醒現場人員采取相應的措施。項目團隊還與“金錢貓”軟件進行了算法開發的合作研究,通過AI技術識別工人的違規行為,并實時進行糾正,從而大大降低了安全隱患。在現場施工管理中,項目團隊還制作了圖紙方案交底二維碼,通過將現場重要節點及復雜節點的施工工藝轉化為通俗易懂的3D可視化交底,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質量。
學習型團隊:傳承“國匠”精神
在精細管理的背后,是項目團隊持續打造學習型團隊的決心。走進項目部辦公區的“知微書屋”,各類專業書籍琳瑯滿目地擺放在舒適的桌椅上,咖啡等飲品的香氣四溢,為項目管理人員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學習環境。李碩介紹說:“我們團隊平均年齡較輕,很多員工都渴望學習提升。為此,我們設立了這個學習書屋,以全力提升團隊整體的學習氛圍。”
為了全面提升管理人員的“國匠”精神及一線實戰管理能力,項目部經常組織職業技能培訓活動。前不久,項目部就組織了一次關于二次結構施工的技能培訓。在活動現場,打孔及清孔組在項目經理李碩的引領下,嚴格對照圖紙進行現場測量放線,精確彈線定位拉結筋的鉆孔位置,并按照施工規范進行鉆孔和清孔作業。項目總工馮利杰帶領的植筋組也展現出了不凡的實力,他們在驗收打孔及清孔組的工作合格后,嚴格按照技術要求進行配膠、注膠操作,并將加工好的拉結筋精準插入植筋孔中,確保每根拉結筋都能與植筋膠和混凝土孔壁表面緊密粘結。由項目生產副經理張立穎率領的鋼筋綁扎組則更加注重考驗參與者的耐心與技巧,他們根據構造柱主筋的型號、間距以及箍筋的綁扎要求,一步步進行精細綁扎,每完成一根構造柱的綁扎,都標志著大家的基本功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正是這種精益求精的項目管理手段和對“國匠”精神的堅守,保障了項目部能夠率先實現結構封頂。如今,集團翠湖科技園項目團隊在繼續推進1號樓機電和二次結構施工的同時,其他棟號的施工也正按計劃穩步推進。項目團隊將全力確保在明年年底前實現項目的竣工交付,為北京市西北部地區增添一座充滿智慧與活力的科技園區。